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 > 教育事业

仙美教育发展情况

2024/1/9 10:43:03      点击:

民国初年教育仍沿清代教制,私塾、书斋等,后改私塾书斋为学堂,后再改为小学。清乾隆28年(1763)设蓝田书院于我村之罗山东麓(即宫地一带),同治12年蓝田书院迁至新亨别关外(即现蓝田中学校址),故在小学毕业之学生到蓝田书院读书者,取得文凭即成秀才。实际上蓝田小学是高级小学。

解放后,区乡改善了教学条件,贫苦大众的子弟纷纷入学,入学率迅速提高。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概况

一、教育制

(一)私塾:沿用清代旧学制、私塾教育,方式有三种,一是公项有祠堂书斋者,有诚意斋(解放后称后书斋、公社化起改用产院)、两利书斋、寨前书斋(即现国荣医疗所)、培德书斋等四间。均由村中绅士聘塾师教族内子女、邻右学童者。二是有文化的学者、设书斋,自行招收学童。三是殷实人家办私塾。

学业无规定年期,以学三字经、千字文、四书、幼学琼林、尺牍等为课本。根据学生程度而学。   

(二)学堂:1920年起办学堂,取消私塾,办成小学,此时以茂贤公祠为办学地址,名为振华小学,校长蔡三兴。只办四年级。1925年区办完全小学于蓝田书院,具注册备案,毕业有文凭,称“秀才”。有公业者,可做秀才戏分书田,故我村于清民国时期秀才很多(清时秀才都是到潮州府城读书才成秀才)

(三)小学:1930年前,小学校址设于茂贤公祠和盛伯公祠。抗日时期1938年蔡卓士和蔡纪程叔侄受父兄嘱托在盛友公祠办过一年的贫民小学,名叫新华小学。为贫穷学生免费办学。出课本、簿、笔。1940年蓝康与义顺乡合并更名为义康乡,经调整后小学由振华小学更名为义康乡第四中心国民学校。一直延至1949年解放,学制六年。学生200多人,有本村学生和江边、塔步、浦南一带乡村的走读生。当时县设教育局,督学检查时有之。

由于贫富不均,年龄的差别也很大,富有人家孩子七、八岁便入学,穷人孩子要识几个字,年纪很大才就学,一般到六年级就剩得寥寥无几了。

学校办有桌椅,大概都是四人桌椅。经费是以农村标秤馆及收受婚娶门仪等收入。每学期每生学费三斤白米,但仍有很多家长连三斤米还出不来,以作减免对象。

学校有校董会,是由村中地位较高或有威望人士组成,任务是筹取经费,聘任校长,由校长聘任教师。早期的教师有潭蔡的蔡基海、赤岸的蔡辅臣、新围的蔡基城等老先生。旧时的教师有三种求门若市:一是语文程度好;二是能理红白事及对联;三是能懂人情世故当和事佬。

教师的待遇:有时议定为银元,到了后来则议定以一年多少担稻谷。校董会规定每月供应教师烟丝、茶叶、木炭等费用。

教学以灌输式,也象法西斯式教育,学校也有布置作业,学不会者罚站立和体罚,用藤条或格尺打手心或打足部或训斥。

学生书写一律用毛笔铅笔。至解放后才用珠笔、钢笔。


第二节 建国后教育概况

    1949年起小学历任校长:叶昌部、林静山、吴钦廉、蔡耿齐、林道敬、区淑芬、区添祥、蔡御汉、钟振香、倪永泉、倪祖和、黄益喜、蔡瑞奎、蔡明彬、倪暹辉。其中倪永泉、黄益喜还兼任初中部校长。

1950年起,取消了原校名,改为“仙美小学”,入学人数增加,由解放前夕200人,至2004年小学在校生超过1100人。一般人家子弟都上学,重男轻女也逐渐改变,女孩子也有上学机会,也有谈婚论嫁年龄为识字,父兄也让她进学校。1952年起全区小学转为国家办。县设教育局,区设文教股,学校废除体罚。

1950年夏天学校由茂贤公祠迁址佩秋公祠(即复裕)。1952年夏,全区教师集中第三中学(即蓝田中学),进行思想改造,改革旧教育制度。清洗旧知识分子,并吸收一批有文化素质的农民当教师,我村有蔡绍雄、蔡耿华、黄国华等(时称群众教师)。以充实教师队伍。1953起,贯彻培养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方针,“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

 1952年在六班的基础上扩充两班,学生数为300名。

 1958年春创办民办小学,招收学生两班90人,全体学生390名,下半年又招收一班。各生产队设托儿所、幼儿园。

1958年全民普及文化教育,原属学龄前儿童都被串联入学,师资来源是本乡的男女知识青年(即民办教师)。互利条件是以记工分方式,附加少许的补贴作日常费用。

 1964年扩至12班(此时增加民兵楼和元茂公祠作分教处)。学生数440名。

 1967年仍12班478名,并设初中3班125名。

 1980年增扩4班共16班718名,初中97名。出于计划生育关系入学数达到顶峰之后,入学人数又逐渐下降。

 1983年缩至14班共522名。初中2班86名。

 1985年11班400名。初中4班158名。

 1985年全体教师名额已达30多人,其中公办17名、民办14名,每月平均工资公办63.5元,民办45元。

 乡政提供民办及幼师工资及奖金,本年度村付款为4773.8元。计工资2608.7元,补助(包括奖学金)2165元,属于本村学生升上国家高等院校者可领到80元的补助金,升上揭阳一中者可领到30元,激发上进,从此,年年考上高一级学校人数大增。


附:建国后仙美小学逐年学生数量表

时间(年)  学生(名)   备注      时间(年)   学生(名)        备注

1950         100                                 1994        563

1951         200                                 1995        618

1952         300                                 1996        710

1958         390                                 1997        758

1964         440                                 1998        865

1967         603           初中生在内      1999        934

1980         815                                 2000        989

1983         608                                 2001        103

1985         558                                 2002        1049

1991         476                                 2003        1022             包括外地   

1992         399                                 2004        1100

1993         518

时间(年)  学生(名)   教师(名)   时间(年)  学生(名)   教师(名)

2005                 950         36                    2011       742                39

2006                 940         38                    2012       667                39

2007                 945         38                    2013       620                40

2008                 930         37                    2014       585                40

2009                 932         37                    2015       602                36

2010                 858         39                    2016       632                38


2004年仙美初中学生数560名:

1995年9月,仙美初中与硕榕初中合并中学就读。

 2003年以后仙美初中学生已无法在硕榕就读(因教室缺乏)。2003初春在长河头建起有22亩面积的中学(另文交代)。


“十年文革”学校受很大冲击,“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等。学校师生中组织“造反派”和“保皇派”,停课闹革命,搞大字报、大鸣放、大辩论、大搞树“忠”和“三忠于”、“四无限”。有“问题”教师被称为“牛鬼蛇神”进行批斗、戴高帽游街示众,监督改造。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1972年以后,组织师生积肥、开荒、种甘蔗、清扫卫生、清理污沟道路等。

据统计1991年以后仙美小学每年有4位老师荣获镇“先进教师”的光荣称号、有2位老师被县评为优秀教师。


第三节  校舍及校具

校舍:

1990年以前,办学条件差,设备比较简陋,一直在茂贤公祠、盛伯公祠、元茂公祠,最后是佩秋公祠办学。这些都是1950年没收的公产建筑物。

  仙美小学:

  1985年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学生入学问题,改善办学条件,村成立福利基金会,筹积资金建设新学校。

1988年冬在宫前划地18亩作为新学校用地。新校址是一片荒坟(长条埔仔)和十多亩耕地,且有一口池塘(新置何池)。地质条件复杂。由本村集德善堂安排组织人力并负责迁孤骸事宜,村负责平整,建学校。

1989年春新教学楼正式动工兴建。第一期投资100万元建围墙,四幢二层楼,教室16间和24间教师宿舍。经过一年半的建设,1991年5月1日仙美小学搬进了新校舍,过着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二期工程于1997年夏开始,由村筹资建起一幢;蔡塗猪先生独资兴建“鸿英楼”一幢(以其父母亲名字命名,价值20万元),以表示对乡亲父老的一片热心。至此,新学校一共有教学楼6幢,24间教室和36间宿舍。辟篮球场、羽毛球场各一个,校门一座,单车停放场两个,运动器材一套,完善了配套设施。



仙美初级中学:

计划用地21. 5亩,设有礼堂一座,教学楼五幢计教室34间,宿舍44间,食堂、卫生间各一座。计划投资650万元。现因需要,先投资165万元,于2003年夏兴工建设新式教学楼2座,12间教室,22间宿舍和食堂。同年秋招生办学。现有学生650名,教师28名。初中独立开办后,第一任校长是王建生,第二任校长林汉才。

2012年省下达创强达标任务。起步续建,投资250万元,增建教师2座,中间配套礼堂。2014年再集资30多万元装修礼堂及加装护栏,至2015年基本上完工。2016年7月5日港胞蔡志明捐资100万元支持中学的费用。

仙美初级中学地处罗山公路西段,北可通主村,东面可眺望大田洋绿色区域,南可通浦南和江边大道,西有罗山可作为屏障。环境幽雅安静,是办学理想宝地。

校具:

1950年前的校具,都是四人一桌一椅,以后由于陈旧不堪,学校没有经费购置改由学生自备,大多是高低不一,长短不齐,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从1988年起至1992年逐年由村政为全体学生配置全套桌椅。


附:仙美中学逐年教师及学生数目

    年期         学生(名)      教师(名)

 2003-2004          315             16

 2004-2005          531             27

 2005-2006          589             33

 2006-2007          656             35

 2007-2008          733             35    

 2008-2009          803             37   

 2009-2010          925             42   

 2010-2011          903             45   

 2011-2012          822             49    

 2012-2013          690             48          

 2013-2014          550             51               

 2014-2015          419             51          

 2015-2016          344             51


附:近十年村政建设投资大事记

1993年:罗山公路土建工程85万元。

1994年:长条埔下复土工程55万元。

1995年:小学前水泥大道,城顶路土建共150万元。

1996年:填旧厕池700个,建市场及村中主路30万元。

1997年:建小学教学楼2幢,及配套设施共50万元。拆河沟旧厝、建河沟路及六房公厝地排污工程合共20万元。

1998年:堤头路、曲路、头段路、大坪中路土建工程15万元。

1999年:寨前灰埕及道路建设共10万元。

2000年:小学礼堂、操场及黄厝前水泥路共120万元。

2001年:埔东、下黄周围及小学东西路共46万元。

2002年:清秋潮路、泊下路、刘厝营路、后洋大路、中学东路、土建工程共45万元。

2003年:仙美初中一期工程,教学楼2幢,卫生间一幢及配套校具,设施合计165万元。

2004年:仙美初中配套食堂、宿舍楼一幢共45万元,罗山公路及主村道路灯、绿化共10万元。


第四节 揭阳市技工学校蓝田分校

揭阳市技工学校蓝田分校是设在我村的一间适应时代新型学校,培训新型技术人才,创办于一九九九年,主办人蔡晓丰。地址在英篮公路从国道206入口约500米处,占地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有教学楼二幢,分设图书馆、多媒体室、活动教室各一间。教程有职业技术培训:办公文秘、电子商务、电商运营等。

2014年底,受培训学员达400左右人。